2025年6月至7月,全球多地迎來了極端高溫天氣,北半球的歐洲、亞洲、美洲部分地區氣溫屢創新高。我國大部分地區秋糧作物處于生長期,7月高溫加主汛期來臨,需要盯緊秋糧產量關鍵期。世界氣象組織(WMO)最新預測指出,2025-2029年全球五年平均氣溫將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2℃-1.9℃。這個夏天,全球范圍極端高溫紀錄被刷新,“燒烤”“桑拿”模式覆蓋更大區域。
高溫的直接影響
以歐洲為例,大部分地區正經歷大范圍的高溫天氣。西班牙在6月因高溫天氣已造成超過300人死亡,同時高溫也對農作物造成了嚴重損害。法國84個省份發布熱浪橙色警戒,局部地區氣溫高達40攝氏度,其至導致核電站停運,這不僅影響了能源供應,也對農業灌溉等基礎設施造成壓力。
持續高溫天氣導致匈牙利主要河流水量減少,農作物受到嚴重影響。據匈牙利官方數據顯示,匈牙利主要河流蒂薩河水量減少60%,多瑙河水量減少40%。政府投入約100億福林(約合2.1億元人民幣),免費為農民提供灌溉用水。
對農作物的短期影響
高溫天氣可能導致農作物生長周期縮短、果實發育不良,進而影響產量。6月美國中西部的玉米和大豆種植區經歷了高溫天氣,盡管6月的降水較為充足,但前期預計7月的高溫仍可能對玉米單產造成不利影響。主要是來自于歷史數據顯示,7月氣溫是決定玉米單產的關鍵變量,若7月出現高溫,即使6月或8月降水充足,玉米單產也難以達到理想水平。
目前實際情況有所不同,根據美國農業部的作物進展周報顯示,最近一周美國玉米優良率為74%,比一周前上升了1個百分點,創下2018年以來同期的最高水平。另有經紀商StoneX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作物評級在進入授粉期之際處于高位,預示著單產創紀錄的潛力巨大。作物專家邁克爾·科爾多涅博士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今年美國玉米的長勢比往年同期要好。西部玉米帶土壤墑情充足,氣溫較低,有助于玉米作物生長。
7月中旬期間,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最新的72小時累計降水圖,未來幾天,玉米種植帶大部將出現至少可測量的降雨。預計具體在7月15日至7月21日期間,美國中西部和大平原的大部將出現季節性溫暖多雨天氣,利于玉米生長。
對于大豆而言,作物生長報告顯示穩定評級,說明當前天氣仍有利于作物生長。盡管長期預報不確定性較高,但需保持警惕。與玉米依賴7月不同,8月降水對美國大豆單產至關重要。
2024年8月美中西部降水僅為正常值的87%,但10月前大豆單產預測仍達歷史高位,而美農最終在次年1月將大豆單產大幅下調4.5%,凸顯8月份缺雨的負面影響。這表明,若8月干旱,即使6月和7月降水充足,大豆單產波動范圍可能比玉米更寬。當前距離8月份尚遠,市場需密切關注天氣演變。
2024年8月美中西部降水僅為正常值的87%,但10月前大豆單產預測仍達歷史高位,而美農最終在次年1月將大豆單產大幅下調4.5%,凸顯8月份缺雨的負面影響。這表明,若8月干旱,即使6月和7月降水充足,大豆單產波動范圍可能比玉米更寬。當前距離8月份尚遠,市場需密切關注天氣演變。
天氣對商品市場的影響因素經常出現,主要源于高溫導致的減產預期會使農產品價格出現波動。
以美國玉米為例,盡管6月的天氣總體有利于作物生長,但市場對7月高溫的擔憂使得玉米期貨價格在7月第一周周末高溫預報后小幅反彈。隨著美農作物生產報告公布,玉米生產情況優于較往年同期,因此產量預期上升,期貨價格跌破4美元/蒲式耳(當然也存在美國關稅的再次不確定性導致市場情緒看空因素所疊加)。
此外,歐洲的大部分地區都被熱浪侵襲,高溫給地中海帶來的水溫升高進一步加劇了陸地上的極端高溫的出現,需要重點關注高溫不僅影響產量,還會影響農產品質量。
對農產品市場的長期影響
一方面,農業技術投入增加:為了應對高溫天氣,農業從業者可能會增加對灌溉設施、遮陽設備等農業技術的投入。這不僅會增加農業生產成本,還可能推動農業科技的發展。
另一方面,全球糧食安全面臨挑戰:極端高溫天氣的頻繁出現,使得全球糧食安全面臨更大的挑戰。
聚焦我國主產區
從6-7月來看,我國東北地區氣象條件利于春玉米、大豆、一季稻等春播作物旺盛生長;而黃淮、陜西關中、新疆等地氣溫偏高1~2℃,高溫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夏玉米、棉花等作物遭受高溫熱害風險較高。
長江中下游地區溫高雨少,出現高溫疊加干旱風險較高,影響一季稻穗分化、造成棉花蕾鈴脫落率增加,注意防范高溫干旱的不利影響。江南雙季稻區有階段性高溫,早稻灌漿和晚稻育秧存在高溫熱害風險;華南中西部降水偏多,早稻收曬可能短暫受阻;注意以水調溫防范高溫熱害,并利用晴好天氣搶收成熟早稻。此外,注意高溫高濕的環境容易誘發玉米病蟲害,如蚜蟲、玉米螟等。病蟲害的增加會影響玉米的生長和產量。
綜合以上,七月通常是北半球各地氣溫最高的月份,但今年的北半球氣溫尤其地高,而且高溫來得比以往更早,需要及時關注7-8月份天氣的演變。對我國糧食主產區而言,當前全國高溫天氣整體影響可控,對部分作物生長既有促進作用(如補償前期積溫不足),也有負面影響(如生育進程加快、授粉受阻等)。預計未來一周,特別是東北地區大部氣溫偏高、降水偏多,氣象條件總體利于作物生長。后期大部分地區需要高度警惕“高溫-干旱-暴雨”災害鏈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