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早稻收割的季節,在灰埠鎮小港村,一千多畝的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里,成熟的早稻穗大粒圓,一片金黃。數臺收割機正開足馬力,在田間穿梭作業,所過之處,稻谷盡收,倉滿糧溢。
田間地頭,滿是農戶們忙碌而喜悅的身影,農業專家團的測產工作也在同步進行,處處洋溢著豐收的歡歌。一同參加測產工作的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股股長蔡裕山說:“從測產的結果來看,這些品種的產量是非常喜人的。尤其是中組53這個品種,它的濕谷產量達到了每畝1683斤,較去年同田塊種植的常規品種,增產了5%以上。”
超高的產量源于今年在我市推廣的新動能。一方面是優質新品種的“硬支撐”。農業部門積極引進并推廣像“中組53”這樣產量更高、性狀更優的水稻新品種,為豐收打下了堅實的種源基礎;另一方面則是社會化服務模式的“軟實力”。當地整合資源,為種糧大戶提供從優選種子、化肥農藥供應,到種植技術指導、農機調配,直至最后稻谷收購的“一條龍”全流程服務,有效解決了農戶過去在信息、技術和銷路上的后顧之憂,讓種田變得更為省心、省力、省成本。
傳統的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綠色防控等技術,則作為保障稻米品質、降低投入成本的科學托底。種糧大戶金小蠢表示:“現在種田,比以前可以輕松多了。尤其是種子、化肥、農藥,還有銷售,都有一條龍服務。田間管理技術也有農業專家經常來指導,得到很多的幫助,所以今年能種出這樣的水平,也是感到高興。”
傳統的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綠色防控等技術,則作為保障稻米品質、降低投入成本的科學托底。種糧大戶金小蠢表示:“現在種田,比以前可以輕松多了。尤其是種子、化肥、農藥,還有銷售,都有一條龍服務。田間管理技術也有農業專家經常來指導,得到很多的幫助,所以今年能種出這樣的水平,也是感到高興。”
新模式、新品種的組合發力,點燃了農戶的種糧熱情。金小蠢算了一筆賬,得益于服務保障、專家指導和良好的田間管理,預計每畝增產超過100斤,增收更有保障。豐收的田野,傳遞著科技惠農的強音,也唱響了農民輕松種田、穩步增收的歡歌。種糧大戶金小蠢說:“今天的測產讓我感到很驚喜,也沒想到產量能有這么高。今年自己的1000多畝田,不說都達到1683斤每畝,平均1600斤每畝是沒有問題的。所以今年肯定是掙錢的,初步估算今年早稻每畝最少要賺到400塊錢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