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所有人把目光投向糧庫:那里掛著市場最后的“天花板”。可那張排隊的號碼牌,真能輕易落到你掌心?
去年小麥那條曾令萬眾雀躍的上漲曲線,今年為何遲遲不肯現身?
首先全國像被扣進一口巨大的蒸籠,華北尤甚,河南、山東多地氣溫沖破40℃,熱浪黏在身上甩也甩不掉。
第二,情緒像瘟疫,漲時瘋漲,跌時潰堤。小麥市場里,看漲的浪潮曾一波疊一波;如今看空的情緒又毫無章法地反撲——最新成交單成了最直白的證據:每噸悄無聲息地再滑20-30元??只排c絕望迅速蔓延,像無形的洪流裹挾著大批糧商,打亂了他們原本就脆弱的購銷節奏。
第三,小麥替代品確實從未斷過,可它流速太緩、量也太薄,短短數月根本掀不起供需格局的驚濤駭浪;在大多數人眼里,這條細流終究只是沙漠里的一絲濕氣——看得見,卻遠不足以解渴,更談不上點燃希望。
面粉廠精準地掐住了市場“看跌”的脈搏:即便廠門前只有稀稀拉拉的幾輛車,他們依舊一邊小口收貨,一邊價碼被刻意往下拽,只為把利潤攥到極致。
于是,在彌漫的恐慌里,大多數糧商只剩一條出路:逃。可偏偏在同一片風聲鶴唳中,有件事必須挑明——對那些兜里還有余糧余錢的貿易商而言,這幾天的每一次下探,都是悄悄推開的入場門,而非奪路狂奔的出口。
當下的麥市,供給洶涌而需求疲軟,天平明顯傾斜,整體價格被利空陰影籠罩;然而政策之手已亮明底牌——托市收購火線啟動,像一道鋼索橫空,牢牢托住了跌勢的底線。
眼下,小麥像被卡在“上不去、下不來”的夾板里:向上,動力不足;向下,又有政策地板兜著。下周面粉廠預計繼續低負荷運轉,庫存消化緩慢,再疊加玉米價格可能繼續下探,麥價難免再添幾分壓力。
然而托市收購的信號已經再清晰不過,最低收購價就是鐵底,跌穿概率極低。于是,市場大概率仍是一場“政策撐底、需求壓頂”的持久戰。
提醒各位:高溫高濕是儲糧天敵,倉房要勤查勤翻,一有霉點立刻出手;同時緊盯政策收儲節奏,以及小麥偷偷流入飼料端的流量變化,冷靜應對風向。
一句話:2025/26 年度麥市依舊“倉廩豐實”,價格想立刻翻身幾乎不現實。但新麥集中上市的壓力漸退、面粉需求旺季臨近、飼用采購有望放量,這些都可能給麥價搭一個“小臺階”。只是,在當前的供需天平上,想讓它一步登天——大漲——仍屬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