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巴西行業人士指出,盡管中美尚未達成明確的農產品貿易協議,中國在采購大豆方面仍面臨“愿不愿意買”與“必須要買”的現實抉擇。
據中國海關數據,2025年上半年,中國累計進口大豆4937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8%。其中,僅6月份單月就進口了1226萬噸,主要來源國為巴西和阿根廷。
在過去五周內,中國共購入了183船大豆,其中巴西供應了109船,阿根廷供應了74船,而美國則為零。盡管如此,業內人士指出,僅靠巴西和阿根廷的供應,難以完全滿足中國全年的大豆需求。中國仍需從美國進口1500萬至2500萬噸大豆,以確保國內市場的穩定供應。
盡管巴西是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國,且2025年全年對華出口量預計將達到8100萬噸(占巴西總出口量的75%),但與中國全年1.12億噸的大豆進口需求相比,仍存在明顯缺口。
阿根廷和巴拉圭雖有一定供應能力,但難以完全填補這一空白。特別是阿根廷,在2024年還曾是全球第三大大豆進口國,這表明其自身供應能力有限。因此,美國可能成為中國唯一可靠的大豆進口補充來源。
專家指出,盡管中國政府對美國產品加征了報復性關稅,但目前主要負責采購的多為國有企業,因此關稅對私營企業的影響更為顯著。有分析人士認為,在當前全球復雜多變的局勢下,中國仍有可能在年底前加快對美國大豆的采購步伐。
與此同時,大豆到港節奏正在放緩,市場預計中國將減少豆粕的產量與庫存,這可能是為了在10月至次年1月期間為可能的美豆采購騰出空間。分析人士以巴西馬托格羅索州為例指出,該州可供出口的大豆供應已變得稀缺,這促使中國買家將目光轉向美國大豆市場。
對于巴西來說,中美之間的貿易博弈反而為其帶來了機遇。隨著美國大豆需求的上升,國際大豆價格被推高,這使得此前受到壓制的巴西大豆溢價有望上揚。
這一變化將有助于形成對巴西更為有利的本地價格環境,從而為巴西農戶在2025年下半年提供一個更佳的銷售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