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咱們之前的分析,小麥上漲主要有幾個因素:
第一個就是玉米的拉漲。
這兩天玉米漲勢很快,不到幾天就已經快漲回原來的位置了,這對小麥當然是利好,因為隨著小麥與玉米價差再次拉開,小麥有了上升的空間,市場又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第二則是觸底反彈。
小麥不是一般的弱,但是誰讓人家的托市呢,在托市下小麥的底就是穩固的,所以當小麥跌到托市價格附近以后,也就意味著小麥觸底了,再往下跌的可能性很小。
當然用糧主體也明白這一點,所以此時不抄底補點庫更待何時呢?
第三則是天氣。
玉米受天氣影響上量受阻,同樣小麥也會受天氣影響而上量不足,而且近期優質麥需求增長,提價比較猛,也就帶動著普麥也開始拉升。
但小麥的上漲顯然不及玉米,玉米是急跌后又急漲,但小麥呢,都要慢一拍,持續下跌后,上漲也是慢慢來,一步步擴大。
但不管怎么說,漲總是好的。
不過,小麥上漲的背后,也有著市場最擔心的事。
擔心什么呢?
第一,擔心麥價上漲曇花一現。
小麥漲是漲了,但是能漲多久,這是一個問號。
因為大家也都明白,盡管托市收購在持續,盡管政策端也在極力托住小麥,但是小麥供強需弱的格局依然沒變。
而且這回小麥上漲,主要是受玉米及豆粕上漲的影響,而有了抬頭的空間,但是玉米和豆粕又能漲多久呢?
玉米雖然在上漲,但是很明顯,市場看漲的預期比之前明顯減弱了,這一點從各種拍賣大量流拍就可以看出,說明市場認為后續行情不會大漲,甚至還有回落的可能,所以并不急于采購。
當然玉米有供應偏緊撐著,也還能堅挺,不至于大跌,但是上漲空間就有點撲朔迷離了。
而豆粕呢,最近豆粕倒是挺猛,再次回到了3000元/噸大關的位置,但是也像我們之前分析的,豆粕想再往上沖,也挺難的。
因為當前是南美大豆出口的高峰期,每個月到港的進口大豆量級都在千萬噸左右,雖然說巴西大豆升貼水有所上升,但是量價相比,當然影響更大的顯然是量而非價。
而對于四季度大豆來源,現在都在關注中美貿易能否緩和,但我們認為,中國再次進口美豆的概率是比較大的,因為雙方都有需求,所以美豆再次進入中國市場的可能性很大。
這么一來,豆粕的空間也就有限了。
所以有,玉米和豆粕折壓制,小麥的頭能抬多高呢?這就令人擔心。
第二是擔心小麥還能漲嗎,會不會就這么一直震蕩下去了?
首先說我們認為小麥是有機會的,但是短期出現的機會很渺茫。
為什么?
因為這個階段來說,就是一個很難熬的時期。
小麥收獲后正面臨銷售高峰,尤其是今年市場對于小預期并不高,所以惜售比較少,這么一來小麥的供應壓力就更加凸顯。
而這時候需求也是最弱的時候,面粉消費低迷,豬價走跌,飼料企業也在觀望,托市收購雖然啟動,但速度較慢,沒有形成有效量級。
所以這一時期的小麥注定煎熬。
但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隨著小麥逐漸消耗,小麥供需差異會得到一些糾正,屆時需求聯動,小麥可能會有機迎來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