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玉米就越看越跌,甚至上量也就才300多車,但行情卻照跌不誤。
而且按照這個趨勢來看,玉米這回似乎確實玩大了,很多人認為,玉米搞不好要創新低呢。
真是這樣嗎?幾率有多大呢?
說實話,這兩天寫文章的壓力也是挺大,比如昨天我說玉米快要變天了,又遭到很多嘲笑。
再加上玉米確實是跌跌不休,不論是山東還是東北,就像是商量好了似的,誰也不抬價,好像鐵了心要把玉米價格給打下來。
要知道在漲勢中看跌,這個其實不難,因為畢竟在上漲,你就算潑個冷水影響也不大。
但是在跌勢中說漲,那壓力就一下飆升了。
但是我還是想分享下我的觀點,那就是,眼前的玉米雖然弱,但還不至于那么弱。
而眼前的這種弱呢,很大一部分是摻夾了情緒在里面的,實際上一些利空并沒有那么大。
比如玉米的利空之一,就包括玉米供應的反轉,也就是之前市場一直都認為七八月份的玉米供應偏緊,余糧見底,支撐行情。
但是到了七八月一看,只要一漲價,玉米就不知道從哪兒就能冒出來,一車一車往上送,分明就說明余糧還有呀。
尤其是現在,玉米的上量還在400車左右,都說余糧見底了,那這些玉米是從哪兒來的呢?
其實說余糧見底是一個表述,并不是就說一粒玉米也沒有了,但余糧供應少這件事我覺得是經得住推敲的。
不然以當前玉米情緒這么弱,尤其好幾個利空都排著隊等著,沒幾個貿易商能撐得住,早就該大上量了。
所以余糧少這事是事實,而需求呢,其實也沒有以為的那么弱。
比如說深加工,之前深加工利潤不佳,多個企業開始停機檢修,但現在開機率正在逐漸恢復了。
尤其天氣快要轉涼,也面臨著補庫需求。
而飼料需求雖然說受生豬影響不景氣,但我們之前說過了,生豬產能去化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8月份來說,對玉米仍有支撐。
再加上之前的進口玉米拍賣,尤其是烏克蘭玉米成交率達到了68%,說明市場是有需求的。
再說小麥替代,小麥的行情確實弱,而且短時間內也漲不起來,所以替代玉米仍有預期。
但是現在市場并不是在看小麥,而是在關注玉米的預期,只有玉米預期看漲時,小麥替代才有可能性,否則玉米都在看跌,誰會去替代小麥呢?
所以,這幾個看似的利空其實程度沒有想象的那么嚴重。
再有就是春玉米上市。
春玉米上市影響也不大,因為數量有限,且品質不一,這個時候能支撐玉米的是稀缺的優質干糧,所以春玉米的影響有限。
說了半天,其實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什么呢?
重點應該關注的是政策的動向。
尤其是玉米市場這么脆弱的時候,政策的一舉一動會引發明確的信號導引。
換句話說,只要政策端沒有大動作壓制玉米,玉米就依然堅挺。
此外,今年小麥替代是一個關注點,但至少目前為止,小麥進入替代的量級有限,那么后續小麥壓力如何釋放,與玉米的關系又如何演繹,這也是一個支撐玉米的點。
所以,玉米不必過度看空。
且現在剛8月初,天氣還在不停變化,玉米的炒作也不會就此罷休,所以給玉米一點兒時間,或許這口氣就快緩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