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31日,吉林長春玉米出庫價格、山東濰坊深加工企業玉米采購價分別為2240元/噸、2500元/噸,分別較7月中旬上漲10元/噸、60元/噸;廣州玉米到港價為2430元/噸,下跌10元/噸。
國內玉米市場供應
偏緊局面并未改變
市場進入傳統青黃不接時期,產區玉米余量同比明顯偏少,貿易商惜售情緒增強,市場有效流通減少。7月份山東深加工企業晨間到車數量呈現持續下降態勢,部分加工企業選擇提價采購吸引糧源。另外,也有加工企業提前建立庫存后停止采購,對新糧上市前的市場采取觀望態度。據悉,目前南方及新疆等地春玉米開始零星上市,但初期數量有限,短期內難以顯著緩解供應壓力。所以,目前國內玉米現貨市場底部支撐依然較強。
政策性投放或抑制
玉米價格過快上漲
自7月1日開始,中儲糧每周投放兩次進口玉米,成交率從最初的97%持續下降,至7月末穩定在28%左右,可見市場購買熱情明顯下降。政策性投放有效抑制了今年年初以來國內玉米市場快速上漲的趨勢,引導價格運行在理性區間,國內玉米期、現貨價格均出現止漲回落態勢。目前,每周投放量已經由7月中上旬的60萬噸左右下降至7月末的38萬噸左右,玉米市場價格在小幅回落后呈現持續小幅震蕩走勢。
生豬產能預期下降
限制玉米價格漲幅
日前中央財經會議強調“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疊加農業農村部召開生豬生產調度會提出去產能、降體重、控投機等方面的要求,市場解讀會議內容的實施或對落后生豬產能形成抑制,可能減少玉米飼用需求。這也是前期國內期貨市場各板塊輪番上行、玉米價格卻震蕩偏弱的原因之一。
7月末大商所玉米期貨11月合約價格低于9月合約近60元/噸,說明市場對后市尤其是新糧上市后的玉米價格預期較弱。綜合來看,8月份正值新季玉米上市前的青黃不接期,疊加汛期天氣因素的不確定性,市場供應趨緊壓力不減。但進口玉米持續投放以及小麥飼用替代,或對玉米市場形成有效補充。
結合以往同期價格走勢,玉米價格可能出現階段性窄幅回調行情,但不排除極端天氣導致減產預期、支撐價格階段性偏強運行的可能。另外還應重點關注8月份中美互降關稅90天時間節點過后關稅政策變化對玉米價格預期的影響。
7月末大商所玉米期貨11月合約價格低于9月合約近60元/噸,說明市場對后市尤其是新糧上市后的玉米價格預期較弱。綜合來看,8月份正值新季玉米上市前的青黃不接期,疊加汛期天氣因素的不確定性,市場供應趨緊壓力不減。但進口玉米持續投放以及小麥飼用替代,或對玉米市場形成有效補充。
結合以往同期價格走勢,玉米價格可能出現階段性窄幅回調行情,但不排除極端天氣導致減產預期、支撐價格階段性偏強運行的可能。另外還應重點關注8月份中美互降關稅90天時間節點過后關稅政策變化對玉米價格預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