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轉變令全球市場感到意外。因為眾所周知,中國一直是大豆系產品的進口國,更傾向于進口購買豆油,而非出口銷售豆油。
這一事件背后,是一個更具里程碑意義的產業變局——作為全球最大的豆油生產國,中國在豆油貿易領域已悄然完成了從“凈進口國”向“凈出口國”的歷史性身份轉換。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清晰顯示了這一轉變軌跡:
2025年1-6月,我國豆油出口量達13.9萬噸,已超過2023及2024年的全年出口量。與此同時,豆油進口量大幅萎縮,上半年僅進口3.4萬噸,豆油進出口貿易首次實現順差,標志著中國油脂產業在全球供應鏈重構中開辟出新航道。
在全球豆油版圖中,中國、美國、巴西、阿根廷是前四大生產國,印度、孟加拉、歐盟為前三大進口國,而阿根廷、巴西、歐盟、俄羅斯為前四大出口國及地區。
其中,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豆油生產國,年產量為1800萬噸左右,超過美國和巴西。這三個國家合計占全球豆油產量的近三分之二,中國就貢獻了近三分之一。
豆油廣泛應用于中國家庭、餐飲業和包裝食品。龐大的豆油產量得益于中國日益升級的食用油、飼料需求以及強大的大豆壓榨和油脂加工能力。
據機構報告,我國已建成135家大豆壓榨工廠,年壓榨能力1.9億噸。經過持續產能整合與技術迭代,中國大豆壓榨行業已淘汰落后產能,企業普遍采用現代智能設備,豆油生產加工技術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豆粕、磷脂等副產品的深度開發和高值化利用,有效攤薄了豆油的生產成本,形成了顯著的綜合成本優勢。
國際豆油市場的天平開始向中國傾斜。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食用油進口國,通常依賴南美地區,尤其是從阿根廷和巴西進口豆油。現在,中國豆油的報價比南美競爭對手低,并且能夠更快的交付。因為從南美發貨到印度需要六周以上,而從中國發貨只需兩到三周。因此印度買家敲定了15萬噸中國豆油的交易,而且未來或從中國購買更多豆油。
印度媒體評論稱,這條新貿易路線傳遞出一個信號:在食品貿易中,定價、速度和靈活性已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而不僅僅依賴舊有的路徑或地區優勢。
從今年上半年中國豆油出口流向來看,主要銷往到朝鮮、韓國、馬來西亞、緬甸、越南等亞洲國家。豆油出口量前三省為廣東、山東、遼寧。
全球豆油貿易“南美出口——亞洲進口”格局正在被打破,中國成為游戲規則的改寫者。中國油脂產業在驚濤駭浪中駛向更廣海域,在全球產業鏈重構過程中塑造新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