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先是新疆玉米大跌了130元/噸。
這個我們昨天沒有說,因為其實沒啥可說的,新疆的行情代表不了山東華北,也代表不了東北。
8月5日,內蒙古就有企業大漲了130元/噸。
你說這又怎么說呢?
其實也沒啥可說的,說到底無非就是大家對玉米的預期不一樣,所以決定了提價還是壓價。
但是玉米市場現在確實有點危險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就在5號這天,期貨市場突然大跌,而現貨市場中,山東華北都出現了上漲,東北算是漲跌互現吧。
但是期貨市場反映的是玉米市場的預期,這足以說明,現在的玉米市場已經有點慌了。
慌什么呢?
說白了還是在消耗情緒。
而這個情緒很可能和這個新疆玉米突然大跌130元有一定關系。
雖然說新疆的行情和東北以及山東華北關聯不大,但是好端端的突然下跌,必然有其緣故。
主要原因就是新疆的春播玉米快要上市了。
隨著時間的推進,現在玉米市場的定價重心從余糧偏緊開始轉移到了新玉米產情上,而這個新玉米產情不光是包括玉米的產量質量,還包括成本。
于是,成本論甚囂塵上。
玉米豐產預期濃重,再加上成本走低,于是用糧主體當然要大壓價格了。
所以,新疆玉米就成了照鏡子,似乎注定山東華北也要這么走一樣。
情緒自然就要慌了。
但還是要回到老生常談的問題,玉米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利空,而當前大家關注的新玉米產情也只是一個預期,并且距離新玉米真正大批量上市還是有一段時間的,不是說明兒就要上市了。
而這段時間里還是有可操作的空間的。
從需求角度看,弱歸弱,但是也有剛需支撐。
豬價在下跌,二育動力在下降,但是生豬產能以及存欄依然處于高位,這就足以保障了玉米的基本需求。
而深加工雖然暫時需求不高,但是從庫存來看,深加工總庫存量同比是下降的,降幅約5.2%。
8月份消費差,補庫速度慢,但進入9月以后,天氣轉涼補庫也要提上日程了。
所以需求未必就是一潭死水。
再說進口玉米拍賣的事,最近一次拍賣成交率大跌,只有13%,一方面和需求有關系,另一方面也要考慮質量問題,所以并不能單純的以數字來定行情。
而最新的消息顯示,江蘇也開啟了小麥托市,這么一來,5大主產省就只有山東沒托市了,那么山東的托市是不是也快開始了呢?
小麥托市意味著小麥就有底了,小麥有底對玉米其實也是好事,畢竟小麥如果想替代玉米,那就只能在玉米之下,不能在玉米之上。
否則市場會預期玉米還要下行,也不會選擇小麥來替代,那么這個局面就又會僵住了。
所以這里面是有很多變數的,不一定就是死局。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情緒這東西吧,從高往下落很容易,可以飛流直下三千尺,但是想從下再往上漲就難了,除非有突發性事件強刺激,否則就只能像蝸牛爬坡,慢慢往上挪。
所以這波玉米的悲傷情緒還沒過去,現在是天氣再次阻礙了玉米的上量,到雨過天晴,玉米會不會又悲歌重奏呢?
未知,但也不必恐慌。
這對玉米來說也未必就是壞事,本來余糧就偏緊,現在跑得越多,后面剩得也就越少,尤其是優質糧,才會有重振旗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