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濟南鐵路物流中心共計接卸糧食1072車7萬噸,數字背后,是鐵路作為運輸主力軍的硬核擔當。鐵路這條“糧食生命線”的高效運轉,打破了地域阻隔,讓黑土地的產出跨越山海,轉化為山東企業車間的飼料,既讓產業鏈各環節緊密銜接,更讓企業的豐盈有了扎實保障。
創新聯運模式,暢通糧運“大動脈”。面對山東玉米緊缺、東北玉米富余的供需差,鐵路部門不做“等客上門”的旁觀者,而是化身“供需橋梁”,充分用好鐵路運輸優勢,設計“鐵路—輪渡—鐵路”物流服務方案,推行全程跟蹤到發、一車直達服務,通過減少貨物裝卸次數,有效降低糧食運輸貨損率,不斷提高多式聯運效率,推進東北糧食“公轉鐵”項目落地。這一舉措如同打通了糧食運輸的“任督二脈”,既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又為南北供需平衡搭建穩定通道,助力糧食運輸擴容升級。
服務市場需求,端牢民生“金飯碗”。為保障“黃金谷物”快速轉運,鐵路部門通過機械、人工作業高效協同,單日卸車量突破1800噸,作業效率再創新高。根據現有日均卸車能力,統一協調裝卸設備,調配皮帶機,與裝載機進行“雙軌并行”協同作業。皮帶機負責主通道輸送,裝載機清理散落玉米,讓卸車效率提升了40%,最大限度保證糧食快卸、快運,做到不壓車、不壓貨。鐵路部門以其特有的“鐵味情懷”,為人民勾勒出一幅充滿人間煙火的幸福圖景。
隨著鋼軌在廣袤大地上不斷延伸,糧食安全的根基將更牢固,這份流通中的擔當,最終會化作百姓餐桌上的安穩,成為經濟社會穩健前行的不竭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