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山東和河南還保持著上漲趨勢以外,東北以及新疆仍然是一片跌勢,并且似乎也沒有要好轉的意思。
再加上期貨也偏偏在這個時候來了個大跌,于是,玉米市場的悲觀情緒就擴散開來。
如果照這個勢頭看,玉米真是越來越危險了。
危險的還不止是能不能翹尾了,更危險的是市場開始擔憂,玉米會不會重走去年的老路?
也就是說,等不到新玉米真正上市,玉米市場就提前崩了。
這一刻,仿佛去年的慘狀已經在眼前了。
但年年月月花相似,歲歲年年各不同。
歷史只會相似,但絕不會重復。
而今年的玉米也很難去重走去年的老路。
為什么這么說呢?
第一,余糧不支持。
去年市場對于玉米的期望要遠高于今年,因為去年市場還停留在玉米之前的輝煌里,盼望著還能重回1.5元/斤呢。
但其實去年的玉米已經是牛轉熊了,而且牛轉熊往往就有一個特點,就是容易超跌。
這一點可以參考生豬,豬價不僅是超跌,而且跌得那叫一個稀碎。
所以去年的玉米也很慘烈,但是話又說回來,去年的玉米也是一個風口,但很顯然,今年這個風口不會再出現了。
雖然現在市場情緒也比較差,但是即便是貿易商要恐慌出糧,但是以今年玉米余糧來說是遠不及去年的。
也就是說,即便是想賣,也沒有那么多余糧了。
而下游需求卻有所走強。
今年進口玉米數量大幅下降,南方銷區的供應相當于直線減少,只能把需求轉向內貿玉米。
而今年玉米余糧又少,所以玉米供應偏緊這件事依然沒變,依然支撐著玉米的現貨行情,使玉米不至于大跌。
第二,政策也不支持。
今年進口玉米一拍賣,把玉米市場給嚇夠嗆,主要是擔心兩件事:
一是擔心拍賣會增加市場玉米供應,擠兌玉米現貨需求;
二是擔心政策支撐玉米減弱,玉米的底就要下滑。
但從目前政策投放的策略和情況來看,完全沒有這個意思,更像是借勢走點邊角料的意思,否則前幾年進口玉米那么瘋狂,沒有大量拍賣是沒有庫存嗎?
說明政策也在給予玉米保護。
第三,天氣影響猶在。
雖然說天氣炒作每年都會有,但也并不是空穴來風,今年天氣情況也是實實在在肉眼可見的。
比如今年河南和山東地區就出現了比較嚴重的旱情,而當前正值玉米生長關鍵期,對水分以及高溫比較敏感,這也是現實情況,也不可能當作看不見。
雖然說不一定就認為玉米一定要減產,但至少在天氣擾動下,都持觀望態度。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玉米也就落不下去。
再加上江蘇也啟動托市以后,小麥市場情緒空前高漲,也進一奠定了小麥的底部基礎。
而小麥結實了,也相當于變相給玉米增加了底氣。
所以玉米不至于大跌,至于說翹尾行情到底還有沒有,我覺得進一步觀察天氣吧,還有就是余糧緊這件事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作用,這也將決定著大家對玉米的看法,畢竟有時候情緒反轉就是一瞬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