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芝加哥期貨,上周大豆期貨價格再次下跌,壓力主要來自兩大基本面因素:一是美國新作收成前景良好,預示供應充足;二是全球最大買家中國持續缺席美國市場,其采購活動全部集中在南美。在缺乏中國需求支撐的情況下,市場整體情緒悲觀。不過上周四美國農業部周度出口銷售數據顯示,美國舊作和新作大豆的出口銷售均超出市場預期,這為大豆市場提供了部分支撐,使得價格得以短暫反彈。
與芝加哥市場的疲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巴西大豆的貿易狀況異常火爆。由于中國的強勁采購,巴西大豆的升水價格再次上漲,創下了自2018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巴西農業投資商品公司分析師指出,中國已經完成采購9月船期大豆,而10月船期大豆的采購覆蓋率也超過40%,且所有這些采購均來自巴西,沒有一單來自美國。
過去一周中國從巴西采購了大約28船巴西陳豆,而前一周中國也采購了26船豆。這種不同尋常的采購模式正在導致巴西市場走勢獨立于芝加哥期市。
巴西農業投資商品公司的分析師兼董事愛德華多·瓦寧表示,當前的市場狀況是“不可持續的”。高昂的巴西大豆升水,加上相對較低的豆粕價格,使得巴西國內壓榨利潤受到嚴重擠壓。他預測巴西大豆壓榨量將低于最初的預估。
另一位交易商吉爾伯托·萊爾也認為,對于巴西大豆壓榨行業來說,直到年底都將充滿挑戰。他強調,除了利潤問題,巴西還面臨著能否提供足夠高質量大豆來滿足中國9月和10月需求的問題,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瓦寧補充說,如果中國繼續只從巴西采購,且采購速度快于農民的銷售速度,再加上北方弧港口群以及桑托斯港缺乏可供出口的大豆,那么很快巴西大豆升水將達到300美分,而美國大豆則紋絲不動。這將導致巴西國內壓榨業的利潤為負,并可能引發國內豆油和生物柴油的短缺。他認為,要解決這種巨大的市場失衡,唯一的辦法就是中國將美國大豆重新納入其采購清單。
未來一周,市場將密切關注美國農業部即將發布的月度供需報告。市場普遍預計這份報告可能會下調美國大豆出口預估,同時上調2025/26年度美國大豆產量預測。這份報告將為市場提供新的指引,但中美貿易關系以及中國未來采購策略的走向,仍是影響全球大豆市場前景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