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突如其來,冷酷無情,成了近幾年面粉市場揮之不去的固定節奏。
不過,話說回來
當小麥價格一路狂飆,甚至一粒難求之時,面粉廠該找誰“商量”?
當麩皮在倉庫堆積如山,在院落里垛成高墻,卻無人問津之日,又能向誰“訴苦”?
答案冰冷刺骨:無人可商量!
副產品的命運,如同過山車,暢銷時,供不應求,仿佛救命稻草;滯銷時,卻能將整條生產線“憋停”,這張難以捉摸的“價格晴雨表”,精準地戳破了表象下的現實窘境——盈利根基,脆弱如紙。
“你落我不落,我落全都落;你漲我不漲,我漲全都漲。” 這背后,是深入骨髓的無力感。
無論是上游糧源的定價,還是終端市場對漲價的抵觸冷臉,抑或是副產品行情的翻云覆雨,鏈條上的絕大多數主體都顯得渺小又被動。
在這個徹底喪失議價權的角斗場里,每一次價格波動,都化身為無情的“尖刀”。它不打招呼,直刺利潤命門,洞穿生存空間。沒有緩沖,不容猶豫,更無暇流下“眼淚”——只有血淋淋的現實。
煎熬,也絕非面粉廠獨嘗。身處夾縫的經銷商,同樣在“硬抗”。 他們咬牙吞下上游傳導的漲價成本,轉身卻要直面消費者因價格飆升而皺緊的眉頭和收緊的錢包。雙重擠壓之下,呼吸都變得艱難。
整個面粉產業鏈——都在這無聲的風暴中,承受著市場周期最嚴酷的洗禮。沒有預警,沒有協調,更沒有“商量”。
“活下來,才是此刻唯一的硬道理。” 這已是行業共識。
這場困局,是市場無情的拷問。擺脫“無人商量”的絕對被動,構建可持續的未來,需要的不是等待救世主,而是產業鏈上每一個環節深刻的戰略覺醒與果敢的行動轉變。要么轉型,要么等待——面粉江湖,由我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