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小麥市場呈現出“漲漲跌跌三五厘”的微妙走勢,購銷雙方對后市普遍持謹慎態度。隨著托市收購范圍的不斷擴大以及政策支撐力度的持續增強,市場情緒逐漸得到提振。
在此背景下,小麥市場能否借此契機打破長期的僵局,重新煥發生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這兩天,情況有些出人意料,面粉價格開始上漲了。面粉漲價,讓小麥市場又“躁動”起來。為什么呢?
面粉漲價,意味著企業再壓低小麥收購價的可能性變小了;面粉漲價,反映出托市收購政策開始見效,小麥價格上升,面粉企業“挺不住”了;
面粉漲價,也暗示下游消費需求可能會增長了。這一輪面粉漲價主要受到三重因素的驅動:
1、成本傳導壓力:隨著托市收購推高小麥到廠價,面粉企業前期低價原料庫存逐漸耗盡,不得不通過提價來轉移成本壓力。
2、季節性需求回暖:各大院校開學在即,集團采購需求預期增強,部分企業提前布局備貨。
3、政策傳導效應:托市收購改變了市場的供需預期,下游經銷商開始調整采購策略。
小麥價格上漲,這一輪漲價是多重時機共振的結果,并不是因為需求真正好轉。很多人看到面粉漲價,就覺得這是好事,進一步鞏固了小麥的上漲趨勢。但實際上,也要看到面粉漲價的背后,是面粉企業利潤縮水、面臨成本壓力。
五省托市收購這劑“強心針”剛注入小麥市場沒多久,小麥價格在短暫的活躍之后,很快就又失去了動力。局部地區悄然開啟了暗中跌價的行情!
盡管部分地區的小麥價格還在零星上漲,但整體走勢已經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透出疲軟的跡象。在短期內,小麥想要擺脫“有強支撐但彈性不足”的尷尬局面,難度相當大!
利潤空間被擠壓的同時,面粉企業采購小麥的積極性也進一步受到抑制。飼料替代需求方面,由于玉米價格下行的沖擊,小麥的替代優勢不再明顯。
此外,儲備輪換仍在持續釋放糧源,進一步增加了市場的供應壓力。再加上新季玉米上市前,貿易商騰倉的預期,供應端的壓力依然沒有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