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主流還在漲價,但是已經顯出疲態了。
這也預示著,小麥又要下跌了。
不過跌和跌也不太一樣,雖然仍然是下跌,但這回小麥市場出現了新的劇情。
第一,庫點開庫提速。
雖然說5省齊托市依然沒能助漲小麥,但是現在5省庫點遍地開放也是不容忽視的。
就拿江蘇來說,江蘇開啟托市也就一周左右的時間,現在已經發布了6批共 40多家托市收購庫點。
而山東呢,托市開啟5天,也公布了兩批共7個庫點。
整體來看,開庫的速度比之前有所增加。
當然也先別激動,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江蘇的庫存壓力不太大,所以有能力開收。
而一些地區之所以慢,肯定有慢的原因,比如庫存壓力本來就不小,再開庫收新糧,自然速度就提不起來。
不過整體方向還是向前的,隨著庫點的增加,收購的增加,小麥的壓力也就沒那么地緊迫了。(注意是沒那么地緊迫,不是不緊迫)
第二,地儲拍賣出現分裂行情。
怎么個分裂法呢?
8月12日,浙江義烏采購2025年硬質白小麥7050噸,起拍價2702元//噸,成交價僅為2578到2580元/噸,折價最高達122元/噸。
而同樣是這天,也同樣是浙江,銷售2025年富陽小麥2649.95噸,底價2340元,成交價2400到2408元/噸,溢價60到80元/噸。
而其他地區的地儲銷售成交率也有所走高,而且部分地區也同樣出現了溢價成交。
這個行情就有點意思了。
一邊是折價成交,一邊是溢價成交,說明小麥市場并非是死水一潭,供需在不斷涌動。
從競價銷售來看,拍賣的多是陳麥,而采購折價的多是新麥,說明什么呢?
說明市場對陳麥依然有需求。
一方面,馬上到月底了,開學前期會有一輪備庫的動作,面粉企業也會有一輪補庫的動作。
另一方面,受晚熟期影響,陳麥的需求顯然比新麥更高。
前幾天小麥一通上漲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但很顯然,隨著政策糧的投放,成交率走高,再加上市場糧源持續供應,面粉企業的需求已被補足,所以小麥又再次下跌了。
雖然又跌了,但這也證明了小麥市場并非是一潭死水,仍然有需求波動和預期,只是這個機會不太大罷了。
但在政策主導下的市場就是這樣,大漲大跌的概率都很小,至于小麥何時能徹底扭轉局面,至少目前看沒什么起色,上方壓制依然明顯。
我們繼續關注托市收購的量級,以及小麥和玉米的聯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