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來三大植物油價格輪番上揚
8月以來,國內三大植物油現貨價格整體震蕩走強,其中豆油及棕櫚油輪番領漲,菜籽油行情后來居上。截至8月12日,一級豆油全國均價8590元/噸,較上月同期漲5.30%;24度棕櫚油全國均價9480元/噸,較上月同期漲6.30%;三級菜籽油均價9973元/噸,較上月同期漲3.50%。
原料進口成本走強,豆棕行情先行走高
國內植物油市場原料進口依賴度較強,因此原料進口成本走勢會影響到產出品價格,8月以來,豆油及棕櫚油原料進口成本不斷走高提振豆棕行情呈上漲趨勢,而菜籽油原料油菜籽進口成本呈下跌趨勢令上旬的菜籽油市場有所承壓。
大豆進口成本構成要素看,8月上旬因美豆產區天氣良好利于作物生長,CBOT大豆期價表現偏弱,但巴西大豆升貼水受到中國需求增長影響不斷走強,進而帶動大豆進口成本上漲。截至8月12日,巴西大豆進口成本4235元/噸,較上月同期漲6.33%。
8月最新馬來西亞棕櫚油MPOB報告主要數據顯示,7月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為181.24萬噸,環比增加7.09%;出口量為130.91萬噸,環比增3.82%;月末庫存211.33萬噸,環比增4.02%。其中產量及庫存數據低于預期,報告利多帶動馬棕期價上漲,另外印尼方面稱,計劃于2026年實施B50生物柴油政策。產地供需支撐及生柴需求增長預期共同帶動國際棕櫚油價格上漲,進而提振中國棕櫚油進口成本的走高。截至8月12日,CFR中國24度棕櫚油到港價格9476元/噸,較上月同期漲5.59%。
因油菜籽產區加拿大天氣利于作物生長,前期國際油菜籽價格弱勢運行,聯動影響上旬油菜籽進口成本呈下跌趨勢,進而制約上旬國內菜籽油行情。截至8月12日,進口油菜籽到港成本4466元/噸,較上月同期跌0.56%。但隨后12日商務部對加拿大油菜籽反傾銷調查結果的公布,令油菜籽進口成本價格預期走高,導致菜籽油價格出現異動。
菜籽反傾銷調查落地,菜油后來居上
8月12日盤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布正式公告,經過調查機關的初步認定,原產于加拿大的進口油菜籽存在傾銷,中國國內油菜籽產業受到實質損害,而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八條和第二十九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采用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自2025年8月14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被調查產品時,應依據本初裁決定所確定的各公司的保證金比率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進口經營者通過加拿大公司采購加拿大油菜籽時,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提供的保證金比率高達75.8%。
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八條和第二十九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采用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自2025年8月14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被調查產品時,應依據本初裁決定所確定的各公司的保證金比率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進口經營者通過加拿大公司采購加拿大油菜籽時,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提供的保證金比率高達75.8%。
目前加拿大油菜籽到港成本已經處于較高位置,后期再增加保證金的支出,粗略估算屆時進口油菜籽到港成本將突破6400元/噸,增幅預期超43%(有關加拿大油菜籽反傾銷更多內容可關注《加拿大油菜籽認定傾銷,國內菜籽油價格快速攀升》)。進口原料成本價格預期上漲,提振國內菜籽油現貨價格12日環比上一交易日漲幅達2.15%,13日環比漲幅超4%。
成本利多延續,8月中下旬國內油脂維持偏強
首先,豆油成本端看,大豆進口成本預期高位偏強,主要因8月美農供需報告顯示,美國2025/26年度大豆收割面積預估較7月下調240萬英畝至為8010萬英畝,因此帶動新作美豆產量下調0.43億蒲式耳至42.92億蒲式耳,期末庫存下調2000萬蒲式耳至2.9億蒲式耳。美農報告利多帶動美豆期價走高,進而自成本端繼續提振豆油行情。
其次,棕櫚油市場方面,隨著印尼B50以及美國生柴政策的推進,市場對植物油生柴需求增長預期較為一致,同時馬來西亞棕櫚油產地供應壓力不大,出口商報盤堅挺,中國棕櫚油進口成本維持高位運行概率大。另外菜系市場在加拿大油菜籽反傾銷調查結果認定后,油菜籽進口供應預期受限或持續推升油菜籽進口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