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應該說市場對小麥的期待本來也并不高,畢竟大家也都知道,小麥的賣壓那不是一般的大。
只是突然這么一跌,也確實有點突然。
因為至少有兩件事,還是讓市場對于小麥是有所期待的:
第一件事就是5省托市。
5個小麥主產省現在都開啟了托市,這其實意味著小麥行情由供需主導轉為了政策主導,而在政策主導下,小麥的底肯定是穩住了。
而通常來說,面粉企業想要收購到符合要求的小麥,給出的價格就往往要高于托市價,這樣才能吸引優質糧源嘛。
而且之前我們也說過,近期托市的速度以及開庫的速度都有提高,比如,江蘇也就是剛開啟托市一個禮拜,就先后發布了5批收購庫點。
而近日河南、河北兩地也公布了新增的小麥托市庫點。
第二件事就是開學季的備貨。
雖然說不一定能有多大作用,但是對孱弱的小麥市場來說,沒什么比需求增加更重要的了。
要是這兩件事能打好配合,說不定小麥就能迎來一波小行情。
但現實到底是殘酷的,就在市場還沉浸在幻想中的時候,小麥突然變臉,掉頭下跌。
而小麥下跌的原因無他,就是近期持糧主體賣糧十分積極,甚至有點要大甩賣的意思。
為啥突然著急賣糧呢?
大概有3個原因:
一是缺乏長期信心,走短線的貿易商增多。
貿易商這個主體在糧食買賣過程中其實起到重要作用,市場形容他們為蓄水池。
小麥收獲集中上市,供應激增,很容易沖擊市場,而部分糧源進入貿易環節后,也起到了減輕小麥賣壓的作用。
但今年的小麥就像是去年的玉米,市場信心嚴重不足,雖然小麥托市全面開啟,但鑒于目前的收購量,市場仍然是悲觀的,認為后期可能小麥上漲的動力依然不足。
失去了對遠期市場的信心,那么很多貿易商就開始以做短線、做流量為主,只要小麥稍微漲一點點,只要不賠錢,賣糧車就會蜂擁而至。
而面粉企業自己喘氣都費勁呢,面粉本來就不好賣,再加上近日麩皮也跌了,只能靠提價面粉來維持生計,哪會有精力去采購小麥呢。
所以小麥上量一增加,壓價就撲面而來。
二是回籠資金的需求。
今年夏糧收購進度快于上年,意味著將更上進入季節性窗口。
而馬上又到新季玉米收獲的時候,基層有回籠資金的需求,以及部分貿易主體也有轉戰春玉米之意,所以賣糧積極性增加。
三是天氣因素。
今年天氣多變,一會兒干旱,一會兒又多雨,比如近期像山東、河南、河北等地降雨不斷,這樣多變的天氣也增加了小麥的存儲風險,與其擔驚受怕不如早點賣出落袋為安。
所以還沒等到開學季的備貨,這波上漲便又結束了。
不過小麥跌也跌不到哪兒去,畢竟現在有托市托著,只是上漲的難度也很大。
之前我們分析,1.25元/斤是小麥的極致天花板,現在看來這個天花板依然堅不可摧,小麥想踮起腳來夠一夠,實在是費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