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漲勢也越來越猛,上漲的面積也越來越多,這回是不是要來一把大的呢?
但是很快擔憂也來了。
因為玉米跌得太久,突然這么一漲,很難讓人認為它能漲多高。
而且現在都在盯著上量,雖然周末的上量都不高,都是100來車,但是上量低卻對應著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山東周末這兩天都在下雨。
所以雨過天晴后,玉米還能繼續漲嗎?
這就不免令人懷疑了。
那么,不賣關子,先上結論:
玉米大漲的幾率不大,但是玉米這次上漲并非突然,或者說即便現在不漲,到下旬也很容易上漲。
為什么呢?
因為玉米的關鍵問題不在供強還是需弱,而在于供需的地域性不平衡。
要說下跌,東北才是玉米的主戰場,那都跌成什么樣了,每天打開行情,東北都是跌聲一片。
那么東北為啥跌?
因為供應大于需求。
供應除了本地余糧以外,儲備庫的大量拍賣也是一個重要補充,而現在需求是什么行情?
深加工虧損,飼料企業積極性低,所以東北就是一個供強需弱的問題。
但山東不一樣。
咋?山東的深加工就不虧損,飼料企業就需求旺嗎?
當然不是,但是山東的余糧低,且補庫相對有限。
再加上全國玉米看山東,為啥看山東?
因為山東不僅是產區,同時也是銷區,山東是全國玉米深加工最集中的地區,同時也是飼料需求量最大的省份。
所以需求發不發力,在山東身上體現得分外明顯。
而且山東自己雖然也是玉米重要產區,但是產銷不平衡,而且還有很大一部分玉米要流向南方銷區,因為價格更高嘛,所以山東玉米的供需就是一個供弱需強的狀態,就需要有外援來補充。
外援是誰呢?
華北玉米和東北玉米,當然主要就是東北玉米,但是東北玉米運過來不僅有價格的問題,還有交通的問題,一旦接不上,就會出現提價促糧的現象。
同理,山東一提價,東北玉米肯定還要往山東走,所以雨過天晴,交通恢復,這個上量還要增上來。
那么,玉米的漲幅可能也就不會太大。
但是這里面出現了一個突然變量,那就是前兩天我國對加拿大油菜籽的反傾銷裁定,確切的說,這個裁定對誰影響最大?
不是菜油,而是菜粕。
3月份的時候我們就對加拿大的菜油和菜粕加征了100%的關稅,再疊加此次的反傾銷措施,相當于菜粕的來源就基本被堵死了,起碼是下降了80%以上。
雖然現在國內菜粕庫存不低,但是供應一旦收緊,那去庫存的節奏是很快的。
所以現在豆粕就已經開始反應了。
而豆粕一旦漲起來,也會對玉米形成重要支撐。
但是這是一個遠期的事,并不是眼前的事,為啥呢?
因為現在市場還處于情緒反應階段,到九十月份才開始進入缺口兌現階段,那時候可能才會全面發力。
所以對玉米來說,是增加了遠期的支撐,而眼前的支撐仍然是偏弱的。
當然這也不能絕對化,眼前玉米最大的變量還是在天氣上,老天爺要是一發威,那玉米肯定就得玩把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