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最近山東玉米開始上漲了,但是期貨市場沒啥反應,還是一路跌勢,但現貨似乎又有那么一點點堅挺。
而豆粕呢,就更是這樣。
受前兩天對加拿大油菜籽反傾銷的消息影響,豆粕期現貨雙雙上漲,其中現貨價格上漲幅度直達100元。
但是消息嘛,畢竟還沒落到現實,所以第二天就出現了回調。
但就在期貨還在回調的時候,現貨又漲起來了,雖然說漲幅沒那么猛,但是也可以感覺到那種壓不住的上漲的勢頭。
但這并不奇怪,因為期現本來也不是完全同步的,有背離的時候,也有靠近的時候,所以沒必要太緊張。
但是豆粕的局面還是值得說一說的。
或者可以總結一句話,那就是豆粕不必過分看空,因為豆粕的底氣正變得越來越足。
第一,四季度的“缺豆”。
這是一個重要干擾因素,而并不是絕對支撐。
但是不得不說著,這個干擾因素一天靴子沒落地,那誰都不敢輕易看空豆粕,畢竟我國對大豆需求之高,而美豆如果缺席又難以補足,所以只要中美貿易未明確落地,豆粕也就跌不動。
雖然上半年我們加速進口大豆,已經在提前準備了,但是也很難覆蓋全部美豆需求。
第二,成本才是支撐。
上面說了,進不進口美豆是一個干擾因素,而并非是豆粕的絕對支撐。
也就是說,即便美豆重返中國市場,豆粕也跌不動。
為什么?
因為成本已經擺在那兒了。
別看現在美豆走弱,主要是因為離開了中國市場,美豆找不到其他可以替代的市場,所以在供強需弱的格局下,美豆走弱。
但如果美豆重新對華出口,那么美豆必然走強,所以里外里都會推升大豆的進口成本。
成本就擺在那兒,豆粕還能跌到哪兒去?
油廠總不可能自己貼錢賣貨吧。
第三,需求支撐。
本來生豬新一輪去產能對豆粕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但對加拿大油菜籽反傾銷以后,菜粕行情大漲。
因為這個反傾銷措施實施以后,對菜粕的影響要遠大于菜油,因此菜粕港口現貨報價昨天又大漲了120元。
短期來看,菜粕和豆粕庫存都處于高位,所以這種需求增量還并沒有充分顯現,但長期來看,如果一旦消耗起來,這個速度是很快的。
所以現在兩粕基本是互相輔助上漲,為遠期的行情提供了支撐。
但是一邊是近期的庫存壓力,一邊又是遠期的預期看漲,兩種矛盾疊加在一起就形成了現在豆粕的這個局面,即現貨小步上移,雖然說漲勢并不大,但能感受到背后已躁動不安了。
可以說現在豆粕就像是在拔河,兩邊僵持不下,但是重心已經在逐漸向上漲的一方傾斜。
而如果這時候再出現個什么法檢收緊之類的突發事件,那豆粕肯定就要再次發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