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想要上漲的勁兒。
但是呢,又被當前的供需壓制著,所以這股勁兒使不上來。
而就在轉天,豆粕又輕輕踩了下剎車,現貨小幅回調。
而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非常關鍵且重要的動作。
為什么呢?
因為市場有這么一規(guī)律,當行情突然出現剎車的時候,那么往往預示著兩種結果:
一個是要攢力猛沖了;
另一個則是壓力太大,沖不動了。
那么豆粕是哪一個呢?
相信很多人都有答案了。
那么為什么是第一個呢?
第一,豆粕的遠期預期越來越強,近期快壓不住了。
遠期之所以越來越強,主要就在兩件事上:
一件是美豆的預期。
美豆雖然豐產預期較高,但自從上回美農報告把種植面積大幅下調以后,搞得也是人心慌慌,而這么一來,也給了天氣炒作更多的窗口。
美豆怎么可能會輕易放過這個窗口呢?
所以美豆肯定還要波動。
另一件事就是關于中國到底買不買美豆。
雖然說巴西大豆豐產,使得出口也增多,但是顯然光靠巴西大豆無法滿足四季度的需求。
目前來看,9月和10月的船期都來自于南美,一方面也增加了南美大豆的升貼水,另一方面也令缺豆變得越來越緊張。
可以說,如果一旦證實美豆確實要缺席,那么豆粕肯定要慌的。
而現在來看,這種預期正變得越來越強,所以使得豆粕想上漲的動力也越來越強。
第二,需求也要發(fā)力。
生豬在去產能,蛋價跌得稀碎,發(fā)哪門子力呢?
跌不跌是看行情,發(fā)不發(fā)力要看產能。
生豬產能和蛋雞產能都處于高位,就算價格下跌,這么多豬這么多雞也得吃食啊。
而且從目前來看,生豬去產能的速度恐怕是要低于預期的。
因為馬上就到豬肉消費旺季了,都挺價壓欄想賣個好價錢的,誰會在這時候認賣認跌呢?
所以這個產能去起來恐怕沒那么神速。
產能在,需求就在,豆粕的支撐就在。
但是,說到最后總有但是,但是我認為豆粕猛沖的幾率并不是特別地大。
因為其實中美貿易是一種博弈,但實際上中國需要美豆,美豆更需要中國市場,只是現在沒到時機,所以還達不成合作。
但我認為重新采購美豆的概率挺大的,因為這事可能要看誰先挺不住。
這個答案也比較明顯。
我們的豆粕庫存起碼還在百萬噸的級別,盡管豆粕蠢蠢欲動,但到底也還是沒動起來嘛。
但是美豆卻距離收獲越來越近了。
所以,誰的壓力更大呢?
再多說幾句,從美俄談判就能看出,之前兩國恨不得要開打,但現在卻能坐到同一輛車里,同一個桌子上,說明只要壓力足夠,美國可以隨時改主意。
所以豆粕依然是一個看漲的局面,只不過可能那種跳躍式大漲的概率不是那么大,而且這個過程中肯定還會有漲漲跌跌的波動,但主趨勢是向上的。
尤其是如果能站穩(wěn)3000大關的話,那豆粕上漲就算是板上釘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