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重要原因是,豆粕頭上的壓力有所松動了。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下游需求增加,豆粕提貨速度有所加快,之前似泰山壓頂的庫存壓力似乎要有所松動了。
于是,豆粕挺了挺胸膛,又漲了一點點。
現貨基本站穩3000大關。
我們之前分析過,豆粕其實憋著一股勁兒,但是由于之前的持續磨底,以及庫存壓力,使這股勁兒釋放不出來。
所以只能是小步慢踱。
但現在上方壓力松動,是不是意味著豆粕要動起來了呢?
恐怕也沒那么容易。
為什么?
第一,豆粕的壓力仍存。
其實庫存對于豆粕來說,只是壓力的其中之一,甚至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壓力。
豆粕最大的壓力是什么?
就是美豆。
有人說,美豆不是漲了嗎?
美豆肯定會漲,是因為美豆需要漲起來。
因為美國農民壓力太大了,都好幾次喊話特朗普了。
而看看美國做了什么呢?
先是大幅下調了種植面積,其實到現在誰也說不清為啥大豆種植面積就突然降了這么多?
但結果就是,美豆受到了鼓舞。
然后就是單產,這個單產也挺有意思。
之前公布的單產是比較高的,但是最近就有機構的調研顯示,單產沒那么高,那么后續公布的單產會不會降呢?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美豆油受生物燃料政策的影響,也是表現強勁。
所以,美豆當然就漲了。
但是美豆上漲必然也是有限度的,所以對豆粕的助力也就沒那么強。
第二,美豆要來了?
自美國大豆協會喊話特朗普之后,中國駐美大使隨后也在公開場合談及中美的農業合作,稱中美農業合作多多益善。
這個信號也被解讀為對美國喊話的一種回應,那么對接下來的中美貿易合作是有正向作用的。
而就像我們之前說的,中國進口美豆是大概率事件。
雖然中國現在甩開膀子進口南美大豆,但對于美豆一點兒不要的概率不大,而且更為關鍵的是,不是我們扛不住,而是美國扛不住。
確切地說,是美國豆農承受不了種出來的大豆沒人要。
所以進口美豆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如果這事確定,那么四季度大豆供應短缺的問題也就解決了,供應松了一口氣,豆粕也就松了一口氣。
第三,大漲不一定,但漲勢基本確定。
雖然說豆粕大漲的概率可能不是太大,畢竟供應如果能滿足的話,豆粕也就沒有大漲的動力。
整體重心上移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因為前面說了,美豆可能跌不動,因為方方面面都需要美豆漲起來,所以美豆跌不動那么進口大豆成本就是一個支撐。
其次,養殖業產能依然處于高位。
無論是生豬還是蛋雞,產能以及存欄可都不低。
雖然現在都在強調去產能,但四季度是全年豬肉消費最旺的時候,就算整體消費不及往年,但也沒人想錯過這個消費旺季。
尤其在官方再次收儲以后,市場情緒有所恢復,以及標肥價差增大,各種挺價、惜售情緒又有所好轉。
所以產能撐得住,飼料需求就不會少,豆粕需求也就有支撐。
而現在上方供應壓力開始松動,這也意味著需求開始抬頭了,豆粕也要逐漸抬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