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省深入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持續深化農業“雙強”行動,深挖早稻擴種潛力,加快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早稻擴面增產奠定堅實基礎。
早稻“三增”,種子是“芯片”。省種子管理總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讓廣大種植戶選好種、種好糧,我省高度重視早稻品種示范推廣,搭建了“看禾選種”平臺。今年,全省種植面積比較大的早稻品種有“中組100”“中早39”“中組53”“中組143”“中組18”“舜達135”“金早645”等,具有產量高、抗病力好、穩產性能強等特點。全省高產早稻品種推廣面積在80%以上。
良種還需配良法。今年,我省全面推廣機插秧基質育苗和“疊盤出苗”等技術,秧苗素質和出苗率明顯提高。
“今年,我們將水稻機插作為提升糧食單產的重要抓手,集成政策、育秧和農機社會化服務等關鍵要素,構建起省、市、縣三級聯動工作體系。如加大機插作業補助,安排15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30個縣(市、區)開展試點,并通過全省機插比武等活動,示范推廣規范標準的栽插技術。此外,通過全省推廣精量播種、精細收獲減損技術,使早稻機收損失率控制在1.8%以內,助力早稻穩產增收。”省農業農村廳農機與數字化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豐產增收,良田是基礎。截至今年7月底,我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43.39萬畝,一大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高產農田,為有效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打下了扎實基礎。
在實現農田提標提質的同時,我省還在提升耕地質量和土壤健康水平上持續發力。如持續推進“配方肥替代平衡肥”行動,強化化肥定額源頭減量和末端治理零直排,積極開展土壤生態修復、健康土壤培育行動等,進一步提升耕地綜合產能。
早稻“三增”,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今年,我省持續實施省級規模糧油補貼、訂單獎勵、種糧大戶貸款貼息等政策,全面推行政策性水稻完全成本保險,落實規模種糧動態補貼政策,并開展早稻農資成本監測,預撥2025年省級糧食生產扶持資金16.8億元,極大調動了廣大農戶的種糧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