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企業選擇二次落價,單次降幅僅在1-2分之間,但累計一天相當于跌了20-40元/噸,跌勢之快令人咋舌。
這種行情背后,反映出市場心態的微妙變化:貿易商見天氣放晴,急于出手,而企業則借著集中到貨的“話語權”,以連續調價的方式“收割”市場情緒。
隨著新糧上市腳步漸近、階段性供應壓力加大,短期價格或許還面臨考驗。
接下來,市場將進入一場多方博弈:
1,天氣變量——若后續天氣持續好轉,到貨量或進一步擴大;
2,心理預期——部分貿易商或因擔憂價格繼續下行,選擇加快出貨;
3,企業布局——深加工借機降低自己收購成本,為接下來旺季做準備;
綜上,短期內玉米“易跌難漲”格局還將延續,何時在恐慌中孕育轉機或機會,現在只是剛剛開始,還需要時間,等吧!
相信春玉米或秋玉米沒有上市區域的貿易商心里——樂開了花。因為價格越低,大家收購成本也會越低,這樣才會有機會賺錢,都在擼胳膊挽袖子等著去年行情再現。
但,這種夙愿能成真嗎?就怕玉米跌不動,收到手的玉米變成“小麥”呢?值得大家三思!
反觀東北深加工,開始漲價了!這一切都這么熟悉,是不是像極了之前的山東深加工,不可能東北一直落,也該有反彈,然后再落呢?
1,首先這個時間點,肯定很多人都說糧已見底,所以深加工開始漲價。但是我們看看吉林玉米中心昨天都做了什么樣的操作?
吉林梅河阜康競價采購9月份送貨到廠玉米合同,掛拍價格2210元,成交2000噸,成交價格2210元。
遼寧鐵嶺國販生物競價采購9月份送貨到廠三等玉米合同,掛拍價格2215元,成交1000噸,成交價格2215噸。競價采購9月份送貨到廠二等玉米合同,掛拍價格2225元,成交1000噸,成交價格2225噸。
2,吉林玉米中心掛拍34354.1噸玉米,卻沒有任何成交——全部流拍。
由此可見,東北市場余糧還有,只是分布不均勻而已,市場從來不缺糧,缺的是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