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豆粕先漲后跌,但總體仍然是漲多跌少,從整月來看,8月份豆粕均價為3048元/噸,比7月份上漲了136元/噸,漲幅為4.68%。
也就是說,豆粕穩穩地站上了3000元的大關。
不過,這并不是看漲豆粕的關鍵,關鍵在于后續來看,豆粕是利多大于利空,也就是說,越往后,豆粕上漲的動力也就越強。
第一,需求抬頭。
雖然說生豬、蛋雞等都在去產能,但還是那句話,去產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存欄龐大這是不爭的事實。
而且從前7個月飼料產量來看達2831萬噸,環比增長2.3%,同比增長5.5%。其中配合飼料同比增長5.4%,而配合飼料中豆粕的用量占比為14.1%,同比增長2.2%。
這么一大堆數據都指向一件事,那就是養殖端對豆粕的需求并不差。
并且眾9月以后,天氣轉涼,以及中秋國慶等節日效應,養殖端將進入年內消費旺季,那么也意味著豆粕的需求逐漸抬頭。
第二,最差的結果依然不悲觀。
現在市場最關注的就是一件事,就是中國會不會買美豆的問題。
之前有分析師稱,當前中國大豆需求的覆蓋率偏低,10月份的覆蓋率能達到近70%左右,但是10月往后就明顯變小了,11月份也僅有10%,也就是說,后續幾個月進口大豆的供應壓力是比較大的。
至少在年底前來說,中國還需要購買大約1300萬到1500萬噸大豆才能覆蓋年內需求。
現在進口大豆的主要來源就是南美,包括巴西、阿根廷以及烏拉圭。
巴西已經是甩開膀子往中國出口大豆了,而阿根廷和烏拉圭的大豆進口量也明顯增加,甚至有可能會創紀錄。
但即便如此,也大概率不能完全覆蓋需求,所以美豆似乎就是一個必選項。
如果進口美豆,意味著四季度以及明年一季度大豆的供應危機就解除了,那么豆粕的供應也就不會那么緊張了。
這是對豆粕來說,最差的結果,但即便這個最差的結果,也差不到哪兒去。
一方面,即便進口美豆,數量也不會大。
從貿易格局上講,我們正尋求擺脫美豆的掣肘,所以盡可能地會把美豆數量壓縮到最低位。
另一方面,美豆價格大概率不會低。
因為之前美農報告中已將大豆的面積大幅下調,而近期優良率也出現下滑了,很可能下一步就是單產的下調,這也意味著,美豆成本不會太低。
所以即便進口美豆,在成本支撐下,豆粕也不會跌到哪兒去。
第三,挺價情緒增加。
玉米少不了情緒,小麥少不了情緒,豆粕也一樣。
雖然現在豆粕庫存仍然在100萬噸以上,但油廠也似乎不是那么著急了,因為后續進口大豆數量直線下降,而需求抬頭,豆粕的累庫速度將明顯降低。
即便進口美豆,在成本支撐下,油廠挺價的意愿也變強;而如果不進口美豆,那油廠挺價情緒只會更高。
所以要說豆粕馬上要突破,可能還未必,但是已經在逐漸站穩腳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