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小菜園促增收
紫亮的茄子掛滿枝頭,鮮嫩的豆角垂成綠簾,火紅的辣椒點綴在綠葉間……初秋時節,佳木斯市樺川縣蘇家店鎮朱家村的定制小菜園里一派豐收景象。村民們精心將帶著晨露的蔬菜采摘、打包,送往樺川縣星火稻鄉旅游景區。
據了解,朱家村的定制小菜園規劃有43個菜園單元,以自種、半托管、全托管等方式,供城市居民認領。村里統一采購優質種子、秧苗,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全程指導種植,從源頭上確保蔬菜品質。
在樺川縣星火稻鄉首屆小龍蝦美食節上,朱家村的蔬菜攤位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選購。“這些蔬菜都是朱家村定制小菜園直供的,早上摘中午賣,絕對新鮮。”攤主陳建國一邊幫游客裝袋稱重,一邊笑著介紹。
據朱家村黨支部書記白長英介紹,“定制種植+展銷”的合作模式既滿足了城市居民對耕種體驗與新鮮蔬菜的需求,也為村民開辟了穩定的蔬菜銷路。借助小龍蝦美食節的平臺,朱家村建立起了“菜園到餐桌”的直供鏈條。這不僅減少了中間環節的損耗,讓蔬菜能以最新鮮的狀態抵達消費者手中,更使蔬菜的售價提高了20%-30%。目前,朱家村參與定制小菜園“生意”的農戶戶均增收已達4000元,實實在在的收益讓村民們喜上眉梢。
近年來,黑龍江省多地大力發展庭院經濟,以定制小菜園模式促進農民增收。哈爾濱市雙城區的西斯米農作物種植家庭農場將農田分隔成多個60平方米的“單元格”,從秧苗、肥料到管理,每塊“單元格”收取3000元費用,今年的1000個“單元格”已被預訂一空;綏化市明水縣雙興鎮雙利村通過“土地認養+田園體驗+文旅融合”模式,讓城市居民體驗農耕之樂;綏化市海倫市仁東村推出40-50平方米的小菜園定制服務,分為自耕和托管兩種模式,自耕模式由定制者親自參與種植,托管模式則由園區全程代管,認領人可輕松收獲新鮮蔬菜……這些定制小菜園服務不僅實現了城市居民的“田園夢”,也為當地農民帶來了額外的收入。
鮮食玉米效益高
走進佳木斯市同江市向陽鎮同富村的鮮食玉米采摘基地,翠綠的玉米植株隨風搖曳。村民們穿梭于田間,熟練地進行采摘、裝車和運輸作業,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今天早上7點多我們就開始上工了,每天一般干8個小時,空閑的時候還能再做點別的活增加收入,年底還能拿到分紅,一年算下來能多掙三四千塊錢,感覺挺好的。”同富村村民劉彬說。
這片熱土上一步步發展壯大的鮮食玉米產業背后,凝聚著村集體帶領群眾找準路子、務實奮進的生動實踐。村集體不僅引進了先進的種植技術和優質品種,從源頭上保障了玉米的優良品質,還積極對接企業、拓展多元銷售渠道,持續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真正讓鮮食玉米成為富民興村的“大產業”。
“目前,村里的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已達30畝。和普通玉米相比,鮮食玉米的經濟效益明顯較高,每坰地能多收入5000-8000元。”同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許克明表示,下一步,村里計劃把農戶組織起來,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并籌建一個鮮食玉米加工廠,延伸產業鏈,進一步提升鮮食玉米產品的附加值。
走進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的一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寬敞的場院里,幾十名村民正圍坐在一起,手法嫻熟地剝鮮食玉米。沒多久,他們身旁的筐簍里就堆起了小山,剝好的鮮食玉米被迅速送入了清洗車間。“現在是農閑時期,我在家也閑不住,這活不累人,坐著就能干,一天能掙100多塊錢。”村民王臣說。
合作社的加工車間內,現代化生產線正全速運轉。經過噴淋清洗、嚴格分揀、高溫蒸煮、真空包裝等多道工序,這些帶著黑土清香的鮮食玉米被鎖住鮮甜,穿上“新衣”,銷往全國各地。生產線上流動著的不僅是金黃飽滿的鮮食玉米,更是鄉村振興的希望。該合作社的日常用工保持在50人左右,在生產旺季,這里每日可吸納超過80名村民就近就業,人均日收入可達150-200元。家門口的就業崗位讓村民掙錢、顧家“兩不誤”,增收之路越走越穩。
“合作社種植了1000畝鮮食玉米,現在正值口感最佳、品質最優的黃金階段。合作社全部采用訂單化生產,銷路完全不用愁。去年,我們的鮮食玉米已經銷往浙江、河南、安徽、北京等多個地區,目前銷售網絡還在不斷擴大。生產線上正在處理的是來自向陽鎮的小園玉米,同時也在加工同江市臨江鎮的小園玉米,加工完的玉米效益好,能切實幫助農戶增收。”該合作社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加工自產的鮮食玉米,合作社還充分發揮產能優勢,為周邊鄉鎮提供代加工服務。這一模式不僅有效提升了設備利用率,更帶動了周邊村鎮共同發展,形成了區域聯動、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通過訂單農業和加工生產,合作社實現了“增產又增收”的目標。
此外,綏化市、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牡丹江市等地近年來也聚焦鮮食玉米產業精耕細作,構建起“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鏈,讓黑土地孕育的“金穗子”變為富民增收的“黃金產業”。其中,綏化市是黑龍江省鮮食玉米產業的核心區域之一。
綏化市青岡縣鮮食玉米種植面積達17萬畝,年產量4億穗,擁有加工企業27家,年產值超6.5億元;海倫市也借助當地農業資源,推進鮮食玉米精深加工,構建全產業鏈發展模式,該市的鮮食玉米加工企業達20家,年加工能力6億穗。齊齊哈爾市拜泉縣的鮮食玉米產業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加工能力顯著提升,為當地農業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綏化市青岡縣鮮食玉米種植面積達17萬畝,年產量4億穗,擁有加工企業27家,年產值超6.5億元;海倫市也借助當地農業資源,推進鮮食玉米精深加工,構建全產業鏈發展模式,該市的鮮食玉米加工企業達20家,年加工能力6億穗。齊齊哈爾市拜泉縣的鮮食玉米產業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加工能力顯著提升,為當地農業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從鮮食玉米的“出圈”到整個農業產業的“蝶變”,黑龍江省不僅蹚出了一條富民增收的特色之路,更為周邊地區鮮食玉米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