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剛剛又上演了剛跌又漲的大戲,這還沒穩定呢,小麥市場的一盆冷水也潑下來了。
我們之前說,玉米和小麥這對難兄難弟看似沒什么交集,但其實也在暗中觀察。
尤其是玉米價格下跌,把小麥等一眾替代給踢出局以后,這些替代們也并沒有閑著,而是在緊密觀察著玉米的動向。
尤其是元旦后,玉米突然持續上漲,再加上中儲糧接連釋放增儲信號,給了玉米市場極大的底氣,于是玉米越漲越來勁兒。
也正是受玉米持續上漲的影響,小麥市場也來了精神
一方面,玉米本來就和小麥互為頂底,玉米重心上移,那么意味著小麥的重心或也被拉升。
另一方面,隨著市場對年后玉米的預期上升,這也使得小麥再次進入飼用替代有了希望,所以也變相提升了小麥市場的預期。
但為什么突然又跌了呢?
很多人說是因為玉米跌了啊,小麥就得跟著漲。
有一定道理,但是以當前玉米和小麥的關系來看,尚不足以引起這么直接的反應。
因為小麥雖然一直觀察著玉米,但是市場對玉米預期好轉更多是年后,而非是眼前,所以玉米的行情變化使小麥對遠期市場預期增加,但眼前并沒有實質性影響。
所以當前小麥的波動依然取決于當前市場的供需,那么當前是個什么情況呢?
一是需求開始下滑。
年前面粉消費增長,也拉動小麥需求增加,面粉企業的收購意向也有增加。而年前持糧主體也想乘機走貨,所以年前,小麥呈現一個供需雙增的局面。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臨近春節,企業開始陸續收工,收購意向自然也開始逐漸放緩。
所以,需求脹滿的地區就開始出現了下跌。
二是小麥市場供應不缺。
盡管小麥看漲情緒有所增加,但是在供應方面,依然寬松。
一方面是去年小麥增產豐收,需求下滑,結轉較高;另一方面,進口小麥數量龐大;再加上中儲糧及各級小麥拍賣仍在持續,所以整體小麥供應并不短缺。
于是,就又落到了那個俗套上:供強而需弱。
所以小麥在重新登上1.2元/斤的大關以后,限高是比較明顯的。
當然,小麥也不會有大風險。
因為雖然供強需弱,但是政策面依然在發力。
比如,本周中儲糧小麥采購力度加大,其中不乏多個萬噸級的大單。
一方面給市場再次支撐,而另一方面,也給市場釋放了另一個信號,那就是現在這么著急采購,是否預示年后小麥行情要變呢?
所以,小麥動蕩歸動蕩,但大的風險是沒有的。
而且基本年前就這樣落幕了,重點可以關注年后的行情,主要也是兩個點:
一個是風險點,即年后各儲備庫將會開啟新一輪大拍賣,投放數量以及成交價格都將會再次影響小麥市場。
另一個則是機會點,即尤其是小麥是否能重返飼用市場的機會,這也將成為驅動小麥上行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