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個廣告,叫椰風擋不住,椰風擋不擋得住不知道,現在是豆粕擋不住了。
年前豆粕就已經有抬頭的跡象,在年前的時候就已經沖上了3000元/噸的大關,而過了個年,豆粕的勢頭就更猛了。
近日,豆粕連續上漲,在短短的兩天時間里漲幅超過100元,主流地區油廠平均報價約在3400元/噸左右。
而這種上漲的勢頭并沒有停歇,仍在向上。
于是,豆粕市場大振,豆粕的“奇跡”是不是又要上演了呢?
我們之前其實曾經分析過,豆粕上漲有兩個重要原因:
第一,是一季度大豆到港偏低。
這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的:
一是從去年特朗普競選成功以后,就聲稱要對中國加關稅,這使得買家們先是大肆搶購低價的美豆,然后到年底又紛紛收手觀望,減少了對美豆的需求。
二是中美貿易摩擦還是不可避免地發生了,2月初美國宣布對中國部分商品加征關稅,而中國作為反制,也宣布對部分原產于美國的商品加征關稅。
雖然這份反制清單里目前還沒有看到大豆的身影,但是這已經足夠讓買家們擔憂的了,所以觀望情緒也就更濃。
而還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我認為是值得關注的,那就是從1月份進口大豆到港的情況來看,確實明顯下降,而根據市場預測,國內一季度進口大豆的到港量可能不足1800萬噸。
而這也意味著,中國在減少購買美豆的同時,也并沒有大量進口巴西大豆。這主要是因為受各種原因影響,巴西大豆收獲延遲。
于是,這就造成了一季度進口大豆到港量偏低。
而第二個原因則是,市場情緒。
現在無論哪個市場,都離不開情緒二字,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看漲時如娶二房,看跌時如喪考妣,雖然也都知道情緒靠不住,但是當情緒來時,卻誰也擋不住。
如果只是單純的一季度到港量下降,倒也不至于觸發豆粕上漲的勁頭,顯然還有別的原因。
這個原因就是隨著年后各工廠陸續開工,但是開機率卻并不高,而且有的工廠還因大豆緊缺問題導致無法開機。
熟不熟悉?
是不是很像前年的豆粕?
工廠缺豆開不了機,于是下游情緒高漲,所謂越買不到就越要買,越搶價格就越高。
再加上去年豆粕一直慘淡,很多飼料企業也都是維持剛需,庫存并不高,而到了年后,有一些飼料企業正需備庫,結果豆粕漲起來了,就只能高價補買。
這么一來,就更助漲了市場情緒,于是豆粕就越來越水漲船高了。
短期來看,豆粕上漲的勢頭依然存在,因為前面說過,美豆不敢買了,而巴西大豆呢又收獲延遲,這意味著國內進口大豆到港偏低的這個窗口期被延長了,這就給了豆粕發揮的時間和空間。
但是長期來看,隨著進入二季度,南美大豆陸續集中到港,豆粕的壓力也就又要來了。
而根據多家機構預測,巴西大豆雖然收獲延遲,但2024/25年的產量仍然達到創紀錄的1.7億噸,所以后續的供應是有保障的。
所以這么來看,短期豆粕大概率會繼續走強,但是隨著南美大豆到港,豆粕會感到明顯的壓力,屆時市場情緒又會怎么演變呢?
這也是值得關注的事。
所以,豆粕雖然漲了,但要注意謹慎看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