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原料漲勢已現,多方因素共同作用
在春節前夕,國內飼料原料市場便已醞釀漲勢,其中,豆粕、菜粕以及DDGS 的漲幅尤為突出。根據卓創資訊(301299)數據顯示,自 1 月初至今,豆粕漲幅達 28.6%,菜粕漲幅為 21.8%,DDGS漲幅也達到了 15.8%。外盤天氣、關稅、出口等利好帶動豆系上漲,加拿大油菜籽供應緊張的消息同步支撐市場。DDGS受相關產品帶動上揚。
相對而言,能量飼料如玉米小麥漲幅有限,自1月初至今,玉米上漲2.7%,小麥漲0.4%,副產麩皮漲0.2%,春節后玉米糧源有效供應量略顯緊張,當前賣方仍未全面啟動,但深加工企業補貨相對積極,飼料企業同步陸續加大采購。小麥方面,面粉加工企業開工低,只有飼料企業少量按需采購;儲備庫競價采購,輪換糧投放市場,對于飼料企業采購有一定支撐作用。
國外消息面成為關注熱點,市場方向仍不明朗
回顧國外市場,一系列消息成為此次飼料原料價格上漲的導火索。美對墨、加、中三國加征關稅落地及反轉的消息,持續影響著市場交易心態。截至1 月底,谷物油脂收盤均呈現小幅上揚,大豆 1 月收盤月度累漲 3.44%。特朗普關稅政策在全球的逐步展開,引發了市場對主產國反制措施中涉及大豆的擔憂,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
外盤玉米在1 月收漲 6.74%,市場對于觸探 5 美元關口存有信心。除關稅焦點外,美玉米出口在 2 月以來表現強勁。預計未來全球玉米供應面存利好,主要來自于南美玉米產量前景可能受到天氣影響、烏克蘭等國的玉米出口供應收緊、歐洲玉米產量為 15 年來次低水平、巴西玉米出口估計降至四年新低等消息面。這些因素預示著未來幾個月全球供需形勢依然偏緊,從而使得玉米價格上漲動力仍存。
在大豆與豆粕市場,未來方向仍有待明確。巴西創紀錄的新豆收獲上市,將抵消阿根廷部分產區炎熱干旱的不利影響。天氣方面,雖有陣雨將為阿根廷的農業產區帶來一定緩解,但大豆種植面積的70% 無法覆蓋,導致天氣仍存在影響。
菜粕方面,加拿大菜籽減產導致的供應偏緊格局預計將持續影響市場。加拿大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年底加拿大油菜籽庫存為 1138.2 萬噸,同比下降19.2%,庫存量已降至 2017 年以來的次低水平,對價格形成支撐,ICE 菜籽價格近期呈現偏強走勢。加拿大菜籽出口保持較快步伐,其對歐盟的出口通道打通,出口量并未因我國采購的減少而明顯下滑。
國內油廠壓榨量受限,豆粕供應趨緊
從國內油廠的生產情況來看,2025 年第1 周至第 7 周,累計壓榨量同比減少 5.6%。這一現象主要由兩方面原因導致:一方面是節假日因素導致開機率低;另一方面,近期到港并完成通關的大豆數量降低,也成為影響油廠開機率的主要原因。據美國農業部出口檢驗報告顯示,截至 2025 年 2 月 6 日的一周,美國大豆出口檢驗量為 1,042,182 噸,較一周前減少 9%,比去年同期減少 22%。因中國是頭號出口目的地,后續中國關稅反制措施中是否增加大豆這一品種,導致市場心態謹慎。
從庫存情況來看,節后第一周豆粕庫存在同期分位數中為14.2%,即使在五年歷史期中,也僅為 26.7%,整體處于低位。這一庫存低位也將成為后續豆粕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之一。此外,大豆庫存量同樣不高,在同期庫存分位中為 42.8%,在五年歷史期為 53.1%。
菜粕與DDGS 價格上漲,除了受豆粕強勢帶動之外,開機率不高也是主要原因。油籽庫存低位導致菜油廠開機率不高,與豆粕情況較為相似。國內 DDGS 方面,數據顯示進入 2025 年第 5 周,DDGS 行業開工率僅維持在52% 左右,現貨供應端有所收緊,企業挺價限量簽單,支撐價格上行。
下游養殖成本承壓,利潤或受影響
受上述原料成本上漲的支撐,飼料成品料提價銷售。對于下游養殖企業而言,開年便面臨著成本上升的壓力,這可能會導致養殖利潤承壓下行。以生豬為例,自繁自養模式的生豬養殖成本主要包括飼料成本、仔豬保育成本、人工水電防疫等費用。其中,飼料成本變動相對頻繁,其他成本較為固定,因此飼料成本的變動對自繁自養成本影響較大。2024 年,頭均飼料成本年內累計下降 16.28%,年均值同比下滑 12.53%。然而,隨著飼料價格的上漲,這一成本優勢或將逐漸減弱。
從溫氏公告數據顯示,1 月公司肉雞銷售收入同比下降 14.94%,毛豬及鮮品環比下降,但同比上升均超過 2 位數。這一數據反映出,盡管養殖行業在一定程度上仍保持著增長態勢,但飼料成本的上升無疑對其利潤空間產生了擠壓。
豆粕減量替代將加速推進
面對豆粕價格的高位運行,飼料行業內將更加主動地推進減量替代。為降低成本,企業或在配方中重新添加小麥、或玉米的副產品如玉米蛋白粉、玉米胚芽粕等。這一舉措不僅符合農業農村部關于豆粕減量的政策要求,也有助于企業在成本上漲的壓力下保持競爭力。
根據數據顯示,2024 年 1—10 月,全國飼料企業用于飼料生產的豆粕下降 8.0%,谷物、豆粕在飼料中的占比分別為 54.4%、12.9%,同比分別下降 1 個百分點、0.5個百分點。按工業飼料產量 2.55 億噸計算,相當于節約谷物255 萬噸、豆粕 127 萬噸。最新飼料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去年 11 月飼料企業生產的配合飼料中玉米用量占比為 41.8%,同比增長 8.9 個百分點;配合飼料和濃縮飼料中豆粕用量占比為 11.6%,同比下降 1.2 個百分點。整體來看,豆粕減量,有利節約降耗并促進養殖環節降本增效。
后市展望:供應偏緊,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對于后市,外盤方面,市場參與關注焦點正在轉向周二(2 月 12 日)美國農業部將要發布的供需報告,市場預計報告可能下調大豆和玉米的期末庫存。整體預計在 2 - 3 月期間,市場仍難以樂觀估計國內油廠大豆原料供應的保障。從歷史來看,即使采購更為便宜的巴西大豆,但大量進口到我國的時間窗口主要在 4 月中旬以后,因而短期豆粕供應呈現偏緊格局,豆粕遠月合約走勢弱于近月。
菜系產品方面,后續美加貿易摩擦升級風險并未完全解除,預計后期仍會對菜粕價格形成擾動。DDGS方面,節后預計供需雙雙提升,但由于低價貨源十分有限,后續仍存支撐。整體來看,在原料的支撐下,預計國內成品飼料仍將保持小幅上漲態勢。
綜上所述,此次飼料行業的集體漲價是由國內外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原料價格的上漲,到供應端的收緊,再到下游養殖成本的承壓,這一系列連鎖反應將影響至飼料、養殖接下來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