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近,不用多頭們費心制造什么消息了,因為美國接連不斷地出招,已經把全球市場弄得是一團糟了。
迄今為止,美國一共出了兩次招,都和關稅有關。
一次是宣布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分別加征不同程度的關稅;
一次則是前不久對全球多國發起的所謂的“對等關稅”,加稅幅度更是超出市場預料。
也正是在這兩次消息的影響下,國內玉米市場也動蕩起來,看漲情緒上升,原因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分析過了,主要的支撐有兩個:
一個是受關稅擾動,全球玉米成本可能會上升,進口玉米成本會進一步增加;
另一個則是進口大豆受影響更大,成本上漲的可能性也更高,于是推動國內豆粕價格上漲,豆粕上漲后也會進一步拉升玉米行情。
這時候,又來了第三個勁爆消息,即美方繼續威脅稱,要進一步對華加征50%的關稅。
但這一次,市場對這個消息的反應失靈了。
玉米不但沒有繼續上漲,而且出現了下跌,并且是期現雙跌。
為啥這回消息反應失靈了呢?
原因很簡單,玉米疲憊了,麻木了。
第一,玉米市場依然理性。
這個我們在昨天的文章里就提到過了,雖然這個互加關稅看似影響很大,但對玉米來說,影響是有限的。
因為我國進口玉米正在大幅下降,而其中對美玉米的依賴更低。
比如,去年我國共進口美玉米207萬噸,占進口玉米總量的約14.5%,而占國內玉米總產量的不到1%。
所以即便完全不進口美玉米,對國內玉米市場的影響也十分有限。
而這件事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所以只要市場稍稍一想就會想明白,于是情緒也就回落了。
既然關稅影響有限,那么不管是加征10%也好,100%也好,其結果也就都是一樣的,所以這次美國再次威脅要再加50%,市場也就疲倦了。
第二,看漲玉米的只有持糧主體。
我們之前也多次說過,玉米想要持續上漲,得需要兩個配合,一個是情緒,另一個就是供需。
但現在玉米的這兩個配合都沒做到。
供需方面,雖然受去年減產影響,國內玉米供需呈偏緊狀態,但是并不是說時時刻刻都緊張,而是一個趨勢。
而當前糧源剛從基層轉到貿易主體手中,且小麥及定向稻谷替代近在眼前,玉米的供應總體并不短缺。
而需求方面,深加工已有充足庫存,且玉米淀粉走貨平平,利潤縮小;而飼料企業也更是觀望,所以補庫動力并不足。
而且我們也看到了,玉米行情在情緒的影響下也確實強勁了幾天,但也僅僅是幾乎天而已,隨著山東深加工門前到貨車數量的增加,玉米再次回落了。
而且這回山東深加工門前的到貨車數量并沒有增長多少,也就剛400多輛,企業就再次壓價了。
說明什么呢?
說明用糧端根本沒有受這個消息影響而看漲玉米,前期的提價只不過是配合市場表演罷了。
只要玉米一上量,便再次壓價了,而用糧主體也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實現機動補庫。
所以,雖然表面受消息擾動,玉米出現了波動,但實際上星星還是那個星星,玉米也還是那個玉米,供需沒有變,所以現階段玉米仍是震蕩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