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供應壓力現在很大,國內油廠的庫存都破100萬了,但是相比去年那還少著呢。
雖然說生豬市場現在面臨大整頓,產能和存欄都要降低,但是之前咱們說過了,生豬去產能是一個長期的事,所以這個戰線一拉長,影響力也就沒那么大了。
當然,這肯定不是促使豆粕上漲的主要原因。
豆粕上漲其實還是因為市場對遠期的豆粕預期并不弱。
這個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現實方面,另一個則是預期。
首先說現實方面,對豆粕支撐最大的就是三季度之后,進口大豆的采購訂單還沒著落呢。
原因是大家都在觀望,觀望中美貿易接下來的動靜。
而7月底中美雙方的會談發出的信號是,將繼續推動已暫停的美方對等關稅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
什么意思呢?
就是目前這個狀態再繼續延長90天。
這就又給了市場很多幻想。
比如,如果中美貿易恢復,那么美豆重新進入中國市場,但這么一來,也就推升了美豆的需求,促使美豆價格上漲,從而進口大豆成本上升,也就支撐了豆粕。
而如果美豆無法進入中國市場,那就意味著四季度大豆短缺無疑了,那豆粕就更要上漲了。
所以這個問題看似很關鍵,但并不是漲還是跌的問題,而是漲多少的問題。
再加上,四季度是豬肉消費的旺季,雖然說現在市場消費弱吧,但是整體來說這個規律還是存在的。
所以四季度豆粕需求也要增加的,那么豆粕還跌得動嗎?
所以基于市場對遠期豆粕的一個預期,豆粕就再次出現了上漲。
當然,話說回來了,畢竟只是個預期,還沒有太實質性的支撐,所以預計豆粕的漲幅也不會太大。
畢竟還有眼前的庫存壓力壓著呢。
所以接下來很可能豆粕將進入一個震蕩格局,也就是漲幾天,跌幾天,但漲幅和跌幅都不會太大。
聽起來是不是覺得很熟悉?
因為它像極了小麥。
沒錯,當前小麥就是這樣的行情,漲幾天、跌幾天,這么來回反復。其實包括玉米在內,也是這樣的漲跌震蕩行情。
為什么這么巧合呢?
其實不是巧合,而恰恰是宏觀大背景下糧食市場波動的表現。
無論是豆粕、小麥還是玉米,都經歷了從牛市轉入熊市的觸底過程,而在當前經濟復蘇的大背景下,又開始觸底反彈。
但牛市已去不可追,所以即便是回調也不會像之前那樣沖天大漲,更多的就是在這么反復震蕩中緩慢上升。
這就是大背景、大趨勢,只是各自的供需情況不太一樣,需要具體去研判,但再變化也很難跳出這個大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