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疆玉米開秤大漲以后,也更加堅定了東北玉米的開秤預期,目前黑龍江玉米開秤預期在0.8元到0.85元/斤之間,比去年略高(去年約為0.75元/斤)。
雖然只是預期,但總體來看,這一行情基本和我們之前的預期差不多,即新玉米預期雖然比較弱,但是重走去年老路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說,新玉米可能會比去年強一點,但是強得程度呢,可能也有限。
邏輯大概是這樣的:
第一,新玉米豐產預期強,對玉米行情壓制明顯。
玉米也想漲,但是實在是壓力太大,壓力從哪兒來呢?
其中最大的一個壓力就是新玉米的產情問題。
之前市場還對新玉米產情存在疑慮,天氣炒作也頻頻發生,但是進入到8月中旬以后,新玉米的天氣炒作明顯減少了。
雖然市場反映,部分地區確實干旱少雨,對玉米影響很大。但是從全國來看,大部分地區玉米長勢正常,且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增加不少,再加上這兩年非常注重提高單產,所以這么里外里一算,玉米即便有減產,幅度也不會特別大,所以新玉米基本還是豐產的預期。
既然是豐產,那么就意味著供應要增加,這是壓制新玉米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二,下游需求有限,但剛需支撐較強。
今年玉米看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下游需求太差了。
深加工壓力山大,淀粉銷不動,玉米消耗就慢,玉米消耗慢,補庫動力和節奏也就不強。
截至8月末,淀粉深加工開工率同比下跌約5.5%,而淀粉庫存達到130多萬噸,幾乎是近7年來同期最高位。
這種情況下指望著深加工提價收糧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飼料需求不太一樣。
雖然現在生豬和蛋雞以及肉雞都在干一件事,那就是去產能,但是去產能是一個相對長期的事。
目前來看,無論是生豬、蛋雞還是肉雞存欄都處于高位,而飼料企業出于謹慎,一直采取的是剛需補庫的低庫存策略。一邊是高存欄,一邊是低庫存,所以玉米的消耗并不慢。
截至8月22日,部分飼料企業的玉米庫存可用天數已降至近5年來的歷史同期次低水平,這意味著玉米剛需補庫節奏仍存。
第三,市場心態偏弱,但抄底情緒偏強。
人的心態就是這么矛盾,看跌玉米是真的,想抄底玉米也是真的。
從新疆玉米一上市,就有很多糧商跑去看糧就可以看出,大家對抄底玉米這件事還是很積極的。
這就和去年明顯不一樣,去年玉米大跌,但抄底心態不如今年,因為不知道玉米要跌到什么程度,所以觀望情緒要更濃。
但有了去年的前車之鑒,以及后來增儲又把玉米托高,今年的心態就明顯積極許多,只不過這件事不要看大家嘴上怎么說,而要看腿往哪走就知道了。
第四,結轉庫存偏低,但長期支撐增加。
去年玉米破位大跌,除了情緒因素以外,還有就是新陳玉米雙雙砸場子,所以玉米跌得硬實。
但今年玉米余糧較少,雖然沒能在青黃不接時期顯效發力,但是這一影響會繼續延伸,也成為新玉米行情的一個隱性支撐。
所以在多空博弈下,雖然看跌占了上位,但是多頭也并不是一點兒作用沒有,底部支撐明顯堅挺。
在這樣的格局下,新玉米的開秤基本就要呼之欲出了。